新聞資訊
聯系我們
電話:027-83887007(808)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京華國際B座10層
請關注官方微信
VOCs治理行業技術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研判
作者:admin 上傳時間:2024-10-18 瀏覽次數:次 返回上級
當前,我國面臨細顆粒物(PM2.5)污染形勢依然嚴峻[1,2]和臭氧(O3)污染日益凸顯[3,4]的雙重壓力,特別是夏季O3污染與秋冬季PM2.5污染,已成為擋在我們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面前的“兩座大山”[5]。揮發性有機物(VOCs)作為PM2.5和O3生成的關鍵前體物[6,7,8,9],對其進行有效管控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舉措之一。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強力推動下,工業源VOCs排放管控受到廣泛重視,圍繞工業企業VOCs管控投入了大量的治理設施和技術手段[10,11]。
現階段,VOCs排放管控與治理主要遵循“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全過程治理技術路線。其中,治理技術是影響VOCs整體減排的關鍵因素,也是貫穿我國VOCs研究的主軸線。“十二五”以來,圍繞VOCs治理技術,我國先后出臺了HJ2026—2013《吸附法工業有機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27—2013《催化燃燒法工業有機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范》和HJ1093—2020《蓄熱燃燒法工業有機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范》,以上技術規范對典型VOCs治理技術及設施安裝運行要點進行了推薦[12]。安裝VOCs末端治理設施,對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各排放環節的VOCs廢氣進行收集處理,最后以有組織形式排空也是當前管控工業源VOCs的主要方法[13,14]。當前VOCs治理技術主要包括吸附、燃燒、冷凝及以上技術的優化組合等[15-17]。
一
近年VOCs治理技術研究及應用現狀
通過對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數據庫檢索,統計了各類VOCs治理技術出現的詞頻??傮w來看,過去30多年時間里,吸附法、吸收法、生物法、燃燒法、膜分離法、等離子法、光催化法、光氧化及噴淋等技術在我國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從研究熱度來看,吸附法、燃燒法及光催化法的研究最多,已發表的論文數量均超過200篇,明顯高于其他類別治理技術,三種技術研究占比合計高達76%。
表 VOCs關鍵治理技術研究頻次及占比
關鍵詞
出現頻次
占比
吸附
904
48.63%
吸收
142
7.64%
光催化
271
14.58%
光氧化
19
1.02%
等離子
167
8.98%
膜分離
25
1.34%
生物法
63
3.39%
燃燒
241
12.96%
噴淋
27
1.45%
圖1 典型VOCs治理技術研究熱度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VOCs關注程度和管控力度的持續加大,VOCs末端治理設施的安裝和投運數量也在飛速增加。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數據顯示:排放源統計調查范圍內涉氣工業企業VOCs末端治理設施數量從2016年的16431套增長至2022年的109827套,年均增速為37.25%,在所有常規大氣污染物末端治理(脫硫、脫銷、除塵、VOCs)設施中增速最快,增量最多[18-24]。
二
VOCs治理關鍵核心技術進展
我國經濟形勢復雜嚴峻,對VOCs治理行業的發展影響較大,目前VOCs治理技術和治理市場仍有不足,如存在大量低效失效的治理設施,部分技術運用不合理,技術的安全性重視不夠,關鍵吸附、催化材料性能標準還不完善等現象。
目前大型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我國的VOCs治理工作已經進入到對污染源的精細化管控和深度治理階段。近幾年,VOCs治理技術水平明顯提升,治理工藝趨于成熟?;钚蕴?活性碳纖維、氧化催化劑等凈化材料生產水平明顯進步;用于VOCs治理的沸石分子篩、吸附樹脂的性能和制造能力實現了突破。設備方面:沸石轉輪、RTO/RCO、吸附回收裝置實現了突破和改進;技術方面:針對復雜工況的組合凈化工藝設計水平不斷提升,重點行業的凈化工藝技術路線逐漸清晰[25]。
1
溶劑回收可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碳排放,因此是目前VOCs治理技術發展的重點。技術進展集中在氮氣深冷技術,膜分離技術,活性炭移動床吸附+氮氣/水蒸氣解吸回收技術等。氮氣深度冷凝技術主要應用于溶劑儲罐等極高濃度的溶劑回收,通常配合末端活性炭吸附設備以實現污染源的達標排放;活性炭移動床VOCs連續吸附+脫附+冷凝回收技術在橡膠生產、制藥、PVC手套生產等行業得到了應用;活性碳纖維吸附回收+沸石轉輪吸附濃縮兩級凈化技術在包裝印刷、鋰電池生產等行業溶劑回收應用廣泛;冷凝(吸收)+膜分離+活性炭吸附技術在超高濃度油氣回收中應用比較成熟。
2
焚燒/氧化技術中,高溫焚燒技術(TO/RTO)發展重點在于高效節能結構設計、熱能綜合利用(余熱鍋爐等)。根據不同行業的排放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工藝設計和熱效管理,已實現對熱能的高效利用。在化工、制藥、噴涂、涂布、包裝印刷等行業VOCs治理中廣泛應用。
3
催化燃燒技術與高溫焚燒相比,催化氧化過程能耗低、安全性好;通過技術經濟綜合分析,在很多情況下催化氧化技術(CO/RCO)具有一定優勢,部分替代了高溫焚燒技術。技術進展主要在于各類化工、精細化工行業工藝廢氣催化氧化凈化;含氮有機物(如DMF)的催化氧化技術;漆包線行業復雜體系有機物的梯級催化氧化深度凈化等。
4
“綠島”治理技術發展較為迅速。近年,為滿足汽修行業、化工行業和制造業、餐館等中小型VOCs污染源和惡臭異味的深度治理需求,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技術發展迅速。
5
生物技術在生物菌劑、填料和生物反應器等方面有所突破,在惡臭異味和低濃度VOCs凈化方面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等離子體、光催化/光氧化等技術主要應用于惡臭異味治理。
6
此外,為實現VOCs深度治理要求,大部分行業開發了適用的VOCs治理多技術耦合工藝,如吸附濃縮+催化燃燒/高溫焚燒、冷凝+膜分離+吸附溶劑回收、吸收+吸附溶劑回收、活性碳纖維+轉輪多級吸附溶劑回收等。
三
“雙碳”背景下,VOCs治理技術發展趨勢研判
《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中明確以控制PM2.5指標為主線,突出以VOCs、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協同減排為重點,強化VOCs全流程全環節綜合治理。目前,2024年集中進行低效失效大氣污染治理設施排查整治,大量的低效失效末端治理設施將進行升級改造,這是重大政策利好,有助于行業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但與此同時,隨著治理設施的大量增加,企業經濟負擔重、治理效率不理想、減排量與投資不成比例等問題也隨之而出,而末端治理設備在生產運輸、運行維護等過程中增加的資源消耗又會產生新的溫室氣體。因此,經濟性能、技術性能及能源消耗的綜合考慮,是新時期下VOCs末端治理設備的發展方向,也是末端治理設備“新質生產力”的體現。結合國家“3060雙碳”戰略,VOCs治理技術發展趨勢展望[26]:
1
吸附、冷凝、膜分離等低碳回收技術將是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不同吸附材料在細分領域的開發和應用、膜材料的研發、失效活性炭集中再生設施、溶劑循環利用是關鍵點。高溫(催化)焚燒技術/蓄熱高溫(催化)焚燒技術的發展重點和關鍵技術裝備在于高效節能結構設計和熱能的綜合利用,催化燃燒技術的重點仍然在于廣譜/高選擇性催化劑的研發。冷凝技術的發展重點在于冷凝系統的穩定運行和節能優化設計。生物凈化技術的發展重點在于復合生物菌劑、三維骨架填料、多相生物反應器的研發,以及優化完善各主流技術的工藝流程、分行業的低耗高效組合凈化工藝。
2
“投資成本”轉變“全生命周期經濟成本”
前些年VOCs治理關注點集中在于前期投資成本,而極少關注“全生命周期的經濟成本”。從全生命周期來看,焚燒類的治理系統中運行維護費用占比在40%以上,而吸附類則高達70%左右。在前期建設中,必須優化設計,重點關注后期運行維護的費用。
3
“前期建設投資”轉為“后期穩定達標運行”
投資建設是一次性的事宜,穩定性運行是長久事宜。穩定性達標關鍵點在于運維,目前國內的設備主要是依托設備維修人員,對于環保設備的理解偏弱。設備的發展需朝著:操作簡便,自動化控制高,耗材更換簡單的方式。
4
“裝備化”轉為“產品化、材料化、低碳化”
廢氣治理行業一直是認為“定制化,非標化”的行業,主要是以裝備、工程為主。大批量新上項目的時期已過,存量市場(或者運行維護市場)才是接下來的主戰場,運行維護市場的角逐點在于產品和材料及運行過程中的能源損耗。
5
“達標排放”轉為“碳污協同”
近階段大部分企業關注的是“達標排放”,而隨著雙碳目標及減污降碳方案的發布后,環保治理設施也是“耗能”的一部分,減污降碳協同成為主要發展方向。吸收技術、冷凝技術、膜分離技術和生物技術因具有回收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碳排放量低等優點,應用范圍將更加廣泛。熱氧化法包括直接氧化(TO)、蓄熱氧化(RTO)、催化氧化(CO)及蓄熱催化氧化(RCO)等技術的應用將根據企業實際生產特征及要素,考慮將治理設施碳排放影響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因地制宜合理選擇“碳污協同增效型”VOCs治理技術。
參考文獻
[1]張鴻宇,王媛,盧亞靈,等.我國臭氧污染控制分區及其控制類型識別[J/OL].中國環境科學:1-10[2021-09-09].https://doi.org/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210630.001.
[2]姜華,常宏咪.我國臭氧污染形勢分析及成因初探[J].環境科學研究,2021,34(07):1576-1582.
[3]柴發合.我國大氣污染治理歷程回顧與展望[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20,45(03):5-15.
[4]羅錦程,丁問薇.40年我國大氣污染問題的回顧與展望——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唐孝炎[J].環境保護,2018,46(20):11-13.
[5]姜磊,周海峰,賴志柱,等.中國城市PM_(2.5)時空動態變化特征分析:2015—2017年[J].環境科學學報,2018,38(10):3816-3825.
[6] Mukerjee S , Smith L , Long R , et al. Particulate matter, nitrogen oxides, ozone and select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during a winter sampling period in Logan, Utah, USA[J]. 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1995), 2019.
[7] Vka B , Vs A . Season-wise analyses of VOCs, hydroxyl radicals and ozone formation chemistry over north-west India reveal isoprene and acetaldehyde as the most potent ozone precursors throughout the year[J]. Chemosphere, 2021.
[8] Noa B , Hwr B , Tba B .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ropospheric ozone under NO x reductions over Germany[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21.
[9] Zavala M , Brune W H , Velasco E , et al. Changes in ozone production and VOC reactivity in the atmosphere of the Mexico City Metropolitan Area[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20, 238(D16):117747.
[10]王鐵宇,李奇鋒,呂永龍.我國VOCs的排放特征及控制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2013,34(12):4756-4763.
[11]欒志強,郝鄭平,王喜芹.工業固定源VOCs治理技術分析評估[J].環境科學,2011,32(12):3476-3486.
[12張鋼鋒,卜夢雅,李杰. 我國揮發性有機物(VOCs)研究進展與態勢分析 [J]. 安全與環境學報, 2023, 23 (03): 951-961.]
[13]孫園園,白璐,張玥,等.工業行業源頭-過程-末端全過程減排潛力評估研究[J/OL].環境科學研究:1-14[2021-09-09].https://doi.org/10.13198/j.issn.1001-6929.2021.08.15.
[14]武寧,楊忠凱,李玉,等.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技術研究進展[J].現代化工,2020,40(02):17-22.
[15]Li Zhirui,Jin Yuqi,Chen Tong, et al. Trimethylchlorosilan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for the adsorption of VOCs at high humidity[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21,272:
[16]None. 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J]. Metal Finishing, 1999, 97(5):587.
[17]Zeiss, Robert, F, et al. Cryogenic condensation puts a chill on VOCs.[J]. Pollution Engineering, 1997.
[18]2016中國環境統計年報[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6.
[19]2017中國環境統計年報[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
[20]2018中國環境統計年報[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
[21]2019中國環境統計年報[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
[22]2020中國環境統計年報[M].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
[23]2021中國環境統計年報[M].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
[24]2022中國環境統計年報[M].中國統計出版社,2022.
[25]現階段下,VOCs末端治理裝備發展路在何方?.長三角VOCs治理產學研用聯盟,2024.
[26]欒志強,王喜芹,李京芬.2023年有機廢氣治理行業評述及2024年發展展望.中國環保產業協會,2024.
當前,我國面臨細顆粒物(PM2.5)污染形勢依然嚴峻[1,2]和臭氧(O3)污染日益凸顯[3,4]的雙重壓力,特別是夏季O3污染與秋冬季PM2.5污染,已成為擋在我們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面前的“兩座大山”[5]。揮發性有機物(VOCs)作為PM2.5和O3生成的關鍵前體物[6,7,8,9],對其進行有效管控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舉措之一。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強力推動下,工業源VOCs排放管控受到廣泛重視,圍繞工業企業VOCs管控投入了大量的治理設施和技術手段[10,11]。
現階段,VOCs排放管控與治理主要遵循“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全過程治理技術路線。其中,治理技術是影響VOCs整體減排的關鍵因素,也是貫穿我國VOCs研究的主軸線。“十二五”以來,圍繞VOCs治理技術,我國先后出臺了HJ2026—2013《吸附法工業有機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27—2013《催化燃燒法工業有機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范》和HJ1093—2020《蓄熱燃燒法工業有機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范》,以上技術規范對典型VOCs治理技術及設施安裝運行要點進行了推薦[12]。安裝VOCs末端治理設施,對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各排放環節的VOCs廢氣進行收集處理,最后以有組織形式排空也是當前管控工業源VOCs的主要方法[13,14]。當前VOCs治理技術主要包括吸附、燃燒、冷凝及以上技術的優化組合等[15-17]。
一
近年VOCs治理技術研究及應用現狀
通過對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數據庫檢索,統計了各類VOCs治理技術出現的詞頻??傮w來看,過去30多年時間里,吸附法、吸收法、生物法、燃燒法、膜分離法、等離子法、光催化法、光氧化及噴淋等技術在我國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從研究熱度來看,吸附法、燃燒法及光催化法的研究最多,已發表的論文數量均超過200篇,明顯高于其他類別治理技術,三種技術研究占比合計高達76%。
表 VOCs關鍵治理技術研究頻次及占比
關鍵詞 | 出現頻次 | 占比 |
吸附 | 904 | 48.63% |
吸收 | 142 | 7.64% |
光催化 | 271 | 14.58% |
光氧化 | 19 | 1.02% |
等離子 | 167 | 8.98% |
膜分離 | 25 | 1.34% |
生物法 | 63 | 3.39% |
燃燒 | 241 | 12.96% |
噴淋 | 27 | 1.45% |
圖1 典型VOCs治理技術研究熱度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VOCs關注程度和管控力度的持續加大,VOCs末端治理設施的安裝和投運數量也在飛速增加。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數據顯示:排放源統計調查范圍內涉氣工業企業VOCs末端治理設施數量從2016年的16431套增長至2022年的109827套,年均增速為37.25%,在所有常規大氣污染物末端治理(脫硫、脫銷、除塵、VOCs)設施中增速最快,增量最多[18-24]。
二
VOCs治理關鍵核心技術進展
我國經濟形勢復雜嚴峻,對VOCs治理行業的發展影響較大,目前VOCs治理技術和治理市場仍有不足,如存在大量低效失效的治理設施,部分技術運用不合理,技術的安全性重視不夠,關鍵吸附、催化材料性能標準還不完善等現象。
目前大型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我國的VOCs治理工作已經進入到對污染源的精細化管控和深度治理階段。近幾年,VOCs治理技術水平明顯提升,治理工藝趨于成熟?;钚蕴?活性碳纖維、氧化催化劑等凈化材料生產水平明顯進步;用于VOCs治理的沸石分子篩、吸附樹脂的性能和制造能力實現了突破。設備方面:沸石轉輪、RTO/RCO、吸附回收裝置實現了突破和改進;技術方面:針對復雜工況的組合凈化工藝設計水平不斷提升,重點行業的凈化工藝技術路線逐漸清晰[25]。
1
溶劑回收可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碳排放,因此是目前VOCs治理技術發展的重點。技術進展集中在氮氣深冷技術,膜分離技術,活性炭移動床吸附+氮氣/水蒸氣解吸回收技術等。氮氣深度冷凝技術主要應用于溶劑儲罐等極高濃度的溶劑回收,通常配合末端活性炭吸附設備以實現污染源的達標排放;活性炭移動床VOCs連續吸附+脫附+冷凝回收技術在橡膠生產、制藥、PVC手套生產等行業得到了應用;活性碳纖維吸附回收+沸石轉輪吸附濃縮兩級凈化技術在包裝印刷、鋰電池生產等行業溶劑回收應用廣泛;冷凝(吸收)+膜分離+活性炭吸附技術在超高濃度油氣回收中應用比較成熟。
2
焚燒/氧化技術中,高溫焚燒技術(TO/RTO)發展重點在于高效節能結構設計、熱能綜合利用(余熱鍋爐等)。根據不同行業的排放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工藝設計和熱效管理,已實現對熱能的高效利用。在化工、制藥、噴涂、涂布、包裝印刷等行業VOCs治理中廣泛應用。
3
催化燃燒技術與高溫焚燒相比,催化氧化過程能耗低、安全性好;通過技術經濟綜合分析,在很多情況下催化氧化技術(CO/RCO)具有一定優勢,部分替代了高溫焚燒技術。技術進展主要在于各類化工、精細化工行業工藝廢氣催化氧化凈化;含氮有機物(如DMF)的催化氧化技術;漆包線行業復雜體系有機物的梯級催化氧化深度凈化等。
4
“綠島”治理技術發展較為迅速。近年,為滿足汽修行業、化工行業和制造業、餐館等中小型VOCs污染源和惡臭異味的深度治理需求,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技術發展迅速。
5
生物技術在生物菌劑、填料和生物反應器等方面有所突破,在惡臭異味和低濃度VOCs凈化方面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等離子體、光催化/光氧化等技術主要應用于惡臭異味治理。
6
此外,為實現VOCs深度治理要求,大部分行業開發了適用的VOCs治理多技術耦合工藝,如吸附濃縮+催化燃燒/高溫焚燒、冷凝+膜分離+吸附溶劑回收、吸收+吸附溶劑回收、活性碳纖維+轉輪多級吸附溶劑回收等。
三
“雙碳”背景下,VOCs治理技術發展趨勢研判
《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中明確以控制PM2.5指標為主線,突出以VOCs、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協同減排為重點,強化VOCs全流程全環節綜合治理。目前,2024年集中進行低效失效大氣污染治理設施排查整治,大量的低效失效末端治理設施將進行升級改造,這是重大政策利好,有助于行業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但與此同時,隨著治理設施的大量增加,企業經濟負擔重、治理效率不理想、減排量與投資不成比例等問題也隨之而出,而末端治理設備在生產運輸、運行維護等過程中增加的資源消耗又會產生新的溫室氣體。因此,經濟性能、技術性能及能源消耗的綜合考慮,是新時期下VOCs末端治理設備的發展方向,也是末端治理設備“新質生產力”的體現。結合國家“3060雙碳”戰略,VOCs治理技術發展趨勢展望[26]:
1
吸附、冷凝、膜分離等低碳回收技術將是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不同吸附材料在細分領域的開發和應用、膜材料的研發、失效活性炭集中再生設施、溶劑循環利用是關鍵點。高溫(催化)焚燒技術/蓄熱高溫(催化)焚燒技術的發展重點和關鍵技術裝備在于高效節能結構設計和熱能的綜合利用,催化燃燒技術的重點仍然在于廣譜/高選擇性催化劑的研發。冷凝技術的發展重點在于冷凝系統的穩定運行和節能優化設計。生物凈化技術的發展重點在于復合生物菌劑、三維骨架填料、多相生物反應器的研發,以及優化完善各主流技術的工藝流程、分行業的低耗高效組合凈化工藝。
2
“投資成本”轉變“全生命周期經濟成本”
前些年VOCs治理關注點集中在于前期投資成本,而極少關注“全生命周期的經濟成本”。從全生命周期來看,焚燒類的治理系統中運行維護費用占比在40%以上,而吸附類則高達70%左右。在前期建設中,必須優化設計,重點關注后期運行維護的費用。
3
“前期建設投資”轉為“后期穩定達標運行”
投資建設是一次性的事宜,穩定性運行是長久事宜。穩定性達標關鍵點在于運維,目前國內的設備主要是依托設備維修人員,對于環保設備的理解偏弱。設備的發展需朝著:操作簡便,自動化控制高,耗材更換簡單的方式。
4
“裝備化”轉為“產品化、材料化、低碳化”
廢氣治理行業一直是認為“定制化,非標化”的行業,主要是以裝備、工程為主。大批量新上項目的時期已過,存量市場(或者運行維護市場)才是接下來的主戰場,運行維護市場的角逐點在于產品和材料及運行過程中的能源損耗。
5
“達標排放”轉為“碳污協同”
近階段大部分企業關注的是“達標排放”,而隨著雙碳目標及減污降碳方案的發布后,環保治理設施也是“耗能”的一部分,減污降碳協同成為主要發展方向。吸收技術、冷凝技術、膜分離技術和生物技術因具有回收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碳排放量低等優點,應用范圍將更加廣泛。熱氧化法包括直接氧化(TO)、蓄熱氧化(RTO)、催化氧化(CO)及蓄熱催化氧化(RCO)等技術的應用將根據企業實際生產特征及要素,考慮將治理設施碳排放影響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因地制宜合理選擇“碳污協同增效型”VOCs治理技術。
參考文獻
[1]張鴻宇,王媛,盧亞靈,等.我國臭氧污染控制分區及其控制類型識別[J/OL].中國環境科學:1-10[2021-09-09].https://doi.org/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210630.001.
[2]姜華,常宏咪.我國臭氧污染形勢分析及成因初探[J].環境科學研究,2021,34(07):1576-1582.
[3]柴發合.我國大氣污染治理歷程回顧與展望[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20,45(03):5-15.
[4]羅錦程,丁問薇.40年我國大氣污染問題的回顧與展望——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唐孝炎[J].環境保護,2018,46(20):11-13.
[5]姜磊,周海峰,賴志柱,等.中國城市PM_(2.5)時空動態變化特征分析:2015—2017年[J].環境科學學報,2018,38(10):3816-3825.
[6] Mukerjee S , Smith L , Long R , et al. Particulate matter, nitrogen oxides, ozone and select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during a winter sampling period in Logan, Utah, USA[J]. 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1995), 2019.
[7] Vka B , Vs A . Season-wise analyses of VOCs, hydroxyl radicals and ozone formation chemistry over north-west India reveal isoprene and acetaldehyde as the most potent ozone precursors throughout the year[J]. Chemosphere, 2021.
[8] Noa B , Hwr B , Tba B .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ropospheric ozone under NO x reductions over Germany[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21.
[9] Zavala M , Brune W H , Velasco E , et al. Changes in ozone production and VOC reactivity in the atmosphere of the Mexico City Metropolitan Area[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20, 238(D16):117747.
[10]王鐵宇,李奇鋒,呂永龍.我國VOCs的排放特征及控制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2013,34(12):4756-4763.
[11]欒志強,郝鄭平,王喜芹.工業固定源VOCs治理技術分析評估[J].環境科學,2011,32(12):3476-3486.
[12張鋼鋒,卜夢雅,李杰. 我國揮發性有機物(VOCs)研究進展與態勢分析 [J]. 安全與環境學報, 2023, 23 (03): 951-961.]
[13]孫園園,白璐,張玥,等.工業行業源頭-過程-末端全過程減排潛力評估研究[J/OL].環境科學研究:1-14[2021-09-09].https://doi.org/10.13198/j.issn.1001-6929.2021.08.15.
[14]武寧,楊忠凱,李玉,等.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技術研究進展[J].現代化工,2020,40(02):17-22.
[15]Li Zhirui,Jin Yuqi,Chen Tong, et al. Trimethylchlorosilan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for the adsorption of VOCs at high humidity[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21,272:
[16]None. 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J]. Metal Finishing, 1999, 97(5):587.
[17]Zeiss, Robert, F, et al. Cryogenic condensation puts a chill on VOCs.[J]. Pollution Engineering, 1997.
[18]2016中國環境統計年報[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6.
[19]2017中國環境統計年報[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
[20]2018中國環境統計年報[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
[21]2019中國環境統計年報[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
[22]2020中國環境統計年報[M].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
[23]2021中國環境統計年報[M].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
[24]2022中國環境統計年報[M].中國統計出版社,2022.
[25]現階段下,VOCs末端治理裝備發展路在何方?.長三角VOCs治理產學研用聯盟,2024.
[26]欒志強,王喜芹,李京芬.2023年有機廢氣治理行業評述及2024年發展展望.中國環保產業協會,2024.